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必须坚持的信念。仰望星空是一种心态,可以让我们志存高远;而脚踏实地则是一种态度,能让我们行稳致远。这两者相辅相成,帮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如果说在局总部工作的两年是“仰望星空”的话,那么来到武汉六环线项目则是我“脚踏实地”的开始。
犹记得2023年10月16日,我孤身一人,拖着行李箱,从北京坐火车来到了武汉的工地。当时有很多同事朋友不是很理解,为什么我要放弃局总部的优渥条件,离开家人和熟悉的工作环境,主动申请跑到千里之外的工地来工作。
于我而言,我只是二局“百人博士团”里面的一员,博士学位只是我进入二局这个大家庭的辅助因素,它并不是什么光环,能否真正在二局扎根立足,还得脚踏泥土,历经磨砺考验才行。
我是个喜欢踏实感觉的人。“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需躬行”,很多事只有自己经历了,内心才会有踏实感。坐在电脑前,编再多的方案,出再多的制度,如果不能联系实际,指导现场,都无法让我获得太大的满足感!
初到工地不久,原工区总工调到了经理部任职,新的总工还没到岗,于是我临时扛起了这份重担。这是我第一次作为负责人带领一个体系团队去推进工作,说没压力那是假的。对内统筹部署,对外沟通协调,每一项工作都不是简单的。那段时间,脑子里每天想的都是怎么又好又快完成体系工作,增强事情安排的计划性,运用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对自己和体系工作进行合理排布,逐步把紧急的事情变成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学会掌控工作局面,不给项目拖后腿。由于很多事情之前没经历过,经验不足,还是会遇到一些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这种“没底气”的感觉,时常让我压力很大。但我永远不会退缩,长风破浪会有时!
尽管博士毕业,但在建筑施工一线,我还算是个“小白”。建筑业虽是个传统行业,但每天都会遇到新的问题,很多新技术、新设备,我甚至都没听过、见过,不接地气、不去现场,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无济于事。对于我们搞科研的人而言,怎么跟上和把握住工程建设领域创新迭代的浪潮,至关重要。创新驱动是行业的大势所趋,我们搞科研,一定要与工程实际、项目需求和行业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之前有幸和治安董事长畅聊过一次,他的谆谆教诲,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董事长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干好工作,更教会了我如何做人——博士会有很多的舞台,但基于当前实际而言,最基层、最一线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奋斗舞台,也是最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董事长的话一语中的,瞬间点亮了我心中奋斗的灯塔。
完成好每一件细小的工作,汇聚起来,都是在向着总目标不断靠拢!所以我必须真正沉下去,把自己当海绵一样,全力吸纳实用知识,力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际。
我在心里默默给自己定下目标:要下沉到施工最前线,以一线最头疼、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快速将自己从“学院派”转变为“实践派”,通过自己的努力,助力项目取得质的发展!
针对项目当前的具体情况,我觉得倒水河大桥施工是一个重难点。于是,我从工区办公室搬到了工段,常驻现场,聚焦倒水河大桥,从每一根桩做起,从桥梁桩基定位重新学习放样和控制网计算,联系跟踪桩基成孔设备进场、验收、安装,熟知造浆、成孔、浇筑、检测等各项工艺工序和技术质量安全控制指标。待施工完成后,我将及时复盘总结,学习撰写桩基施工全套资料,从施工进度、成本、质量、安全、技术等方面综合测算本桩基施工的优劣势,进一步研究可提升之处,逐步积累拓展施工经验,并基于目前国内外先进技术,挖掘创新点,借鉴尝试更加成熟的解决方案,总结形成一套轻量化高效桩基施工方案或工法,为公司后续同类型项目施工提供参考。
人们常说:小事不做,大事不成。不要认为某些事微不足道或不显业绩,就不以为然。其实,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这些琐碎的事情,如果能静下心来把它们逐项理清,那整个项目的发展自然也就顺了!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跑现场的过程中,我从兄弟们身上也学到了很多知识,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项目的测量队长张波,一位精通各种测量仪器设备及软件的测量高手,他通过大势智慧软件和720漫游等软件,实现了项目全线实景三维展示,做到了多维度采集施工现场数据,这为我们研究和使用大数据服务项目施工生产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首先,这些立体的三维实景资料,可以加强方案编写的针对性;其次,这些基础数据,可以为土石方倾斜摄影计量及信息化调度程序的研发、科学规划土地资源及项目施工组织、调控施工进度、模拟关键结构施工工序及施工交底、项目数字孪生驱动智慧建造、项目全信息化建设等,提供全面的素材,极大的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日常工作中,我们一直强调要“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但是很多人却找不到抓手,不知道该如何落地。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思考创新的“发明家”,把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新想法、新问题收集起来,经过不断地深化、细化,逐步形成了“四小四新”技术的创新点,再通过进一步挖掘,即可形成专利或其它科技成果。以我们项目使用的钢筋笼三角撑为例:我们首先通过收集项目施工需求,咨询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初步撰写带顶托的钢筋笼三角撑专利,制作出现场可用的产品,然后再根据现场反馈的建议,进一步挖掘形成既抗拉又抗压的可折叠式钢筋笼三角撑专利,最终完善为更加实用的具有公司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这种科技创新工作,其实大部分都存在于我们日常工作中,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和分析,立足于服务施工生产,发挥专注和执着的“工匠精神”,就都能成为科技创新的能手!
来到项目已经半年有余了!这半年多的时间,感觉每天都很充实,师傅也说我变得沉稳了。身边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关爱,让我受宠若惊,完全扫清了适应新环境的顾虑。在这里,我能够放开手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想,这大抵就是幸福吧!
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活在世,活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经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的皮肤已然黝黑了不少,家人笑称我手腕上已经自带皮肤手表了,我觉得这是我成长的印记!现在的我,更喜欢别人叫我“吕工”,而不是“吕博士”。因为“吕工”这个称呼,让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踏实,里面包含着一种真正被需要的满足感!
人生的道路充满了问题和困难,我们需要始终坚持脚踏实地和仰望星空的信念,砥砺前行!不论前方有多少荆棘和坎坷,它们都像是贝壳里的一粒沙土,是生活给予我们的一种馈赠,考验着我们的毅力和勇气!只要我们能真正沉下心来,承受逆境、克服磨难,终有一日你会发现,在某个不经意间,自己已经蜕变成一颗闪耀的珍珠,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