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民生之基,筑幸福之楼。5月8日,咸丰县高铁新城农民集中住房建设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作为咸丰县的重点安置住房建设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604户原住居民的生活条件,可安置人口超过2400人,有力解决咸丰县高铁新城拆迁群众的安置问题,切实提高咸丰县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
匠心领航下的“幸福协奏曲”
项目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用地面积69亩,总建筑面积约11.75万平方米,将建设3栋集中安置房,1栋商业楼及1栋幼儿园5个单体建筑。配套建设内部道路、广场、绿化、室外线路及照明、室外给排水及管网等工程。
项目所处位置偏远,自开工以来,遭遇了物资匮乏,恶劣天气等不利因素,遇到了大跨度挑檐混凝土浇筑、高支模施工等问题,给项目施工带来了严峻挑战。在项目部的“晴雨表”上,红色“天晴日”屈指可数,这些并不乐观的情况给项目如期完成施工节点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
项目团队上下联动引进优质供应商,紧抓物资供给链;通力协作高效完成高支模施工,严控安全“生命线”;方案优化和施工进度齐头并进,攻坚大跨度挑檐混凝土浇筑。鏖战酷暑、征战寒冬,9个月时间掘地而起的座座高楼见证了项目团队保障民生的毅力与勇气。
新质生产力中的科技创效
“高品质宜居、高质量建造”是咸丰高铁新城项目的建设目标,作为现场循环市场的关键项目,咸丰高铁新城项目对于打开市场有着重要作用。
“虽然倍感压力,但是我们项目团队都有一个共识,就是要把现场履约干好,把项目品质做精,才能为公司深耕恩施市场奠定良好基础。”张希明坚定地说道。
为了提高履约品质,确保施工质量,节约施工成本,项目从科技创效入手,深化铝模设计,用铝合金模板代替传统木模施工,为铝模应用建立“双重保障”。以图纸深化保障施工进度,项目团队把工字钢的布置节点和铝模深化图相结合,确保现场铝模施工一次性成型,避免返工;以精选厂家保障质效,项目团队先后前往安徽、武汉、河北等地,考察多家专业铝模厂家,仔细对比、深入分析,确认了合作厂家。
项目团队狠抓技术创新在高效施工、安全生产、质量提升、履约创效中的科技价值,不断进行技术优化,先后申报通过6项科技创效,为项目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工期效益和社会效益。
东方屋檐下的民生保障
项目将当地土家族吊脚楼传统的飞檐翘角融入安置住房建设,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为其打上了鲜明的民族地域烙印,民族美学和美好祝愿相得益彰。建造东方屋檐下的民生保障,打造全新“新中式”宜居安置住房工程,咸丰县高铁新城农民集中住房建设项目始终致力于助力高铁新城新区建设,充分发挥新城在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作用。
确保完美履约的同时,项目团队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保障工友权益。今年年初,咸丰项目被恩施州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标准化安薪项目”称号。项目严格落实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相关工作,组织开展“关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用行动筑牢“安薪”无忧安全线,让劳动者“安薪”更安心。